就业这五年,“变化”成为主旋律


  • 2017
  • 11/07
  • 11:08
  • 就业政策

  • 浏览量

就业这五年,“变化”成为主旋律



十八大以来,社会的方方面面、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就业领域也同样如此,很多以往不敢想的事,现在都变成了现实。五年的光景说起来很长,过起来却很快,不知不觉中,又有五届毕业生走过了充满艰辛与收获的求职旅程。


这五年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升级,供给侧改革,都极大的影响着宏观经济层面,更影响着大学生就业。这五年里,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是一个新高点,“史上最难就业季”词语频频出现,严峻就业形势带来的压力在每届毕业生中传递。这五年里,国家就业政策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力度也越来越大,身处就业工作中,我们也与毕业生们一样,切身感受着就业发生的深刻变化。


创业成为毕业又一可选项


创业方面的变化,不仅毕业生是惊讶的,也给我们这些就业工作者的思维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部委相继出台政策,在创业培训、工商登记、税收减免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多重优惠和便利,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基地也在全国各地兴起。




大学生创业启动资金不足,到银行贷款可以简化程序,注册资金可以分期到位,符合要求的创业项目可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人事档案可以放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免费保管。可以说,现在的创业政策给人的感觉是越来越全面,与创业有关的各个环节都在被一一打通。 我们身处学校,也同样感受着这个时代的创业氛围。



2014年开始,收到的通知标题已经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变成了“就业创业”工作,虽然以往通知里也有创业内容,但标题的变化预示着创业工作和就业工作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之相伴的,创业指导课开始进入教学计划,创业指导机构开始在学校设立,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更名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学校提供的创业服务惠及着越来越多想创业的学生。


就在就业部门积极推进创业工作的同时,创业政策的脚步也开始向学校的各个方面铺展。

2015年国务院出台政策,要求实施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学领域也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这一政策的颁布,让很多已经开始创业的在校生可以更好的兼顾学业,不再是以往那种“忙创业、荒学业”的状况,鱼与熊掌可以兼得。同时,也使创业政策不再仅限于毕业生,在校学生创业也有支持,让有创业想法的在校生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启创业之旅。


这些让人感觉,你只要有创业意愿和好的想法,其他的都不是问题。政策的支持、环境的改变,让创业这件看似与大学生距离遥远的事,很快就成了继出国、考研、就业之后又一个可选项。越来越多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带着自己的理想走上了创业路,他们不光解决了自己的毕业出路问题,也为社会带来了活力,为他人创造了就业岗位。


换个思路换来更宽择业范围


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招考招录优先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及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都在继续推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着完善,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学校也通过多种途径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二三线城市就业,各方面合力让非一线城市就业机会更加被毕业生关注。

01

虽然东部发达地区在就业地的分布构成中仍然占大部分,但中西部地区的分布比例上升很明显,而且,就业地分布的绝对比例并没有充分反映毕业生认识的改变。因为,就业地分布有差异,不仅是认识问题,这其中还有地区经济总量分布的影响。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总量大,提供的就业岗位多,肯定吸纳的就业人数要多,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相对较小,能够承载的就业人数也相应要少。



面对一线城市求职的激烈竞争,以及生活成本压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将目光投向二三线城市和基层。


前些年和毕业生聊起求职意向,绝大部分人都会说一线城市的政府、国企、事业单位,但现在再说起,有想回老家的,有想去私企的,还有打算参加基层就业计划的,听到的已经不再是一种声音。而且,这种趋势最近几年越来越明显,不再是以前那样,大家把一线城市作为唯一的选择,即使找不到工作,漂也要漂在一线城市。


02


可见,经过政策的影响和教育的引导,毕业生在就业地的选择上正在回归理性,不再是因为听着好听而选择一个不合适自己的地方。在接触中,甚至还有不少毕业生的首选地就是二三线城市,完全不同于原来那种一线城市找不到工作的被迫“逃离”,而是在衡量了各种因素以后,主动的选择。


与就业地联系最紧密的就是工作单位,以往也出现过非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不去,宁肯毕业便失业也不去私人小企业的情况。多年以前,我身边的很多学生毕业时,简历都投向了一线城市的大企业,专业却跟大部分岗位都不对口,简历是投了很多,但估计筛选这一关都没过。

03

如今,这种状况早已不是大量存在了,毕业生现在的求职范围很广,再加上国家对中小微企业招收毕业生的优惠政策,很多同学都在原来看都不会看的单位,找到了符合自己专业和兴趣的工作,还有毕业生进入了一些新兴的职业,开启完全不同以往的职业生涯。


这不禁让人引发什么是高质量就业的思考,是不是进了国企事业单位,就业就是高质量的,恐怕这种认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抛弃。最近几年在与毕业生接触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原来很多认识上的桎梏正在被打破,没有了自我设置的羁绊,更多的人开始考虑岗位的匹配度,匹配度高的就业才是高质量的就业,这样的认识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精准服务助力更高就业质量


在开展就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告诉学生要充分认识自我,精准定位求职方向,走好求职第一步,但在提供精准指导和精准服务方面却做的还不够。2016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做好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精准就业服务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确立,围绕着毕业生的精准就业服务也由此展开。



以前,学校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是提供招聘信息,组织校招,办理就业手续,对招聘单位主要是协助发布招聘信息,提供招聘场地,但对毕业生的求职意向并不掌握,对招聘单位具体想找什么样的人,关注不是很多,即使有过一些调查,也多是为了掌握整体的情况。现在,要掌握每一位毕业生的求职意向,了解他们对工作地点、岗位类型、薪酬待遇这些个性化的需求,以及招聘单位每个岗位具体的招聘要求,并将两方的需求进行精确匹配,向毕业生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招聘信息,向招聘单位推荐合适的应聘人选。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和大数据技术的日臻成熟,为精准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但精准服务对就业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技术应用和工作机制方面还需要探索。可喜的是,就业工作者们也正认识到就业的强个性化,即使同一个专业,同一年毕业,每个人还是会有着自己不同的需求。一届几千毕业生,为每个人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就业方案,推送精准的就业信息,这需要就业工作者付出更多的辛苦,但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更是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保障。




精准服务政策推行的时间不长,但已经有很多高校建立起了更加精细的数据库,将招聘单位需求信息匹配后,依托各类手机媒介平台,向毕业生推送符合个人特点的招聘信息。精准的信息有效减少了毕业生因盲目而浪费的时间和机会,应聘不再是简历“海投”后的石沉大海,也许若干年后,求职和招聘的方式都会因此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精准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让每一位毕业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找到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想想都觉得美好。



CONTENT END

2010年1月,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4月,三亚学院顺势战略性建设国际旅游学院,同年9月开始招生。历时4年的建设与跨越式发展,2014年1月,国际旅游学院正式更名为国际亚洲bet356体育。作为海南省旅游发展规划新型智库建设,国际亚洲bet356体育下设酒店管理专业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1433人,其中,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学校重点培育特色专业。学院教学与科研并举并重,下辖省级研究基地即海南度假酒店和住宿业研究基地和海南国际旅游岛文献资料中心。在三亚学院的发展被列入省市共建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大好形势下,国际亚洲bet356体育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国际化办学视野、国际化育人特色的品牌学院,以精确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酒店管理和旅游管理高级管理人才为宗旨...

0898-8838 6982

电话

0898-8838 6773

传真

学院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亚洲bet356体育·(CHINA)在线官方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5 www.hbdek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Taoyuan

  • 微信公众号—走在最前面

  • 微信公众号—旅业学院通讯社

  • 抖音号:USY_旅酒视角

  • 网页手机版

  • Baidu
    sogou